智易時代秸稈焚燒監測方案
項目背景:
夏秋農作物收獲之后,農村一些地方焚燒秸稈現象普遍,火氣之處,濃煙滾滾,氣味刺鼻。秸稈大量焚燒產生的污染物不僅使路面能見度降低,造成交通運輸安全隱患,同時也會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焚燒產生的煙霧中包含的有害氣體易誘發體弱人群呼吸系統病變,且易引起森林火災、土壤生態退化。為有效抑制秸稈焚燒帶來的影響,國家陸續出臺多個政策,如《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等。2018年6月27日,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區域(以下稱重點區域)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以秸稈焚燒預防監測為出發點,在國家“藍天衛士”政策導向下,結合音視頻監控領域的深厚積累,通過紅外熱成像和智能圖像識別技術、GIS地理信息技術、融合通信等gao新技術,建立秸稈焚燒監測預警和應急指揮系統,對秸稈焚燒行為進行實時監測、高效管控。
項目痛點:
(1)由于農作物種植面積遼闊,現有政府監管人員和手段無法quan面顧及;
(2)當有秸稈焚燒行為發生時,監管人員難以快速獲取準確焚燒點位置信息,并及時處理,從而導致秸稈焚燒的擴大化,嚴重化。
(3)宣傳力度不夠,不能使民眾真正理解秸稈焚燒的危害;
(4)秸稈利用率低下,綜合利用難以推廣。
建設需求:
(1)垃圾焚燒、祭祀燒紙、居民用火等偶爾零星出現,無法做到quan方位覆蓋管控,把重點落在周邊田洋的秸稈焚燒;
(2)沿高速公路或一些重點路段(國道線)的田洋,需要重點關注并且要做好田洋位置的具體劃分,網格化要細分到具體地方,讓網格員能夠立刻趕到進行處置;
(3)范圍內建成的秸稈焚燒高位監控系統相對均衡。
業務需求及方案價值:
布點要求:
(1)設備應選在城市建成區外圍主導上風向不少于15公里范圍內,主導下風向不少于10公里范圍內;高速公路沿線兩側、鐵路沿線兩側2公里范圍內;國道、省道干道兩側1公里范圍內;
(2)設備應建設在人口集中區周圍2公里以內的區域,各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林地、草場、油庫、糧庫、高壓輸電線路、通訊設施等周圍1公里以內區域。
(3)設備應建設在重點禁燒區域布設1.5公里以內區域。
系統路線:
軟件平臺:
系統結合GIS的應用,以業務信息和環境信息的空間化、可視化為目的,按不同監測類別設計在線監控、污染源管理,通過GIS管理一張圖的模式將監測區域內環境監管狀況一覽無余地展現于環境管理者面前,完整顯示區域內火情情況。發現火點,并通過預警、報警的方式通知網格員,及時到現場處理相關情況。軟件平臺功能模塊支持定制化選擇,從實時地圖、數據查詢、視頻監控,再到數據分析、火情預警、點位管理等功能,均可依據監測需求多方面擴展,實現秸稈焚燒監控預警一體化服務目標。
實時地圖
數據分析
設備監控
火情預警
硬件設備:
基于視頻圖像方面技術優勢和深厚技術積累,采用熱紅外智能煙火檢測技術實現煙火智能識別,結合高清高倍率一體化可見光云臺攝像機實現報警聯動變倍實現火點細節監控。為了提高火點監測的有效性,監測攝像機除了具備高清監控能力外,能在遠距離對火點進行識別,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同時,攝像機還需能對火點位置進行準確變倍獲得火點細節畫面;在性能上要求攝像機具有良好的穩定性,防雷抗風能力等。
技術特點:
(1)zui大圖像尺寸:384×288或640×512(可選);
(2)焦距:25/50mm;
(3)火源探測距離(以2m×2m的火源為準):3000m(可選);
(4)支持自動聚焦、強光抑制、透霧、太陽防灼燒等功能;
(5)煙火識別智能算法,識別精度更高;
(6)新增雨刷,維護方便;
(7)可見光升級為星光,低照度效果佳。